首页

女王调教厕奴

时间:2025-05-25 03:33:13 作者:直击贵州大方山体滑坡现场:消防多方式展开搜救 浏览量:98730

  中新网大理11月13日电 题:文化何以赋能旅游?云南大理给出“金点子”

  作者 陆希成

  “从日均百余名游客到如今的上千人,非遗扎染的兴盛正在带动当地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白族扎染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段树坤如是说。

  近日,记者走进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喜洲镇周城村,感受到非遗扎染的独特魅力,看到当地文旅融合带来的欣欣向荣。

图为璞真白族扎染博物馆里展示的扎染服饰。 陆希成 摄

  周城村位于苍山脚下,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白族村,也是著名的“白族扎染艺术之乡”。鼎盛时期,这里“家家有染缸,户户出扎染”,几乎人人会扎染。

  然而,随着产业快速发展,白族扎染面临着扎染工人老龄化、传统图案消失等问题。段树坤表示,“白族扎染的花纹图案原本有上千种,但市面上一度只剩几十种。”

  为让白族扎染焕发新生,段树坤同妻子、白族扎染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段银开共同开设了璞真白族扎染博物馆,在创新工艺的同时,也授课培养青年传承人。

  随着大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白族扎染愈发受到关注,璞真白族扎染博物馆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2003年前,周城村每天也只有百余游客。现在每年光博物馆接待的国内外游客就有20余万人,村内从事扎染、餐饮、民宿酒店生意的人也越来越多。”段树坤说。

  来自广东的游客李女士告诉记者,来这里最初只为体验扎染技艺,而后又被当地独特的民族风情吸引,决定多停留几天,细细品味当地文化。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通过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文化更具活力,旅游也更具吸引力。”段树坤说。

  在苍山的另一隅,文化的融入也让当地旅游产业焕发新生机。

  走进位于大理州漾濞县平坡镇向阳村的阿尼么村,随处可见的艺术装置与周围自然风光相得益彰,一道道绘有黑白电视机、收音机和唱片机等复古图案的石墙格外亮眼。

  阿尼么村的名字源自彝语音译,意为“鸟都没有的地方”,曾是一个贫困村。近年来,该村依托独特的山石资源,通过“乡村CEO回引”“整村IP化经营”等举措,不断“上新”艺术乡居、田野学堂、艺术民宿等文旅产品,吸引越来越多的艺术家驻留。

  来自贵州的艺术家李德付便是其中之一。李德付告诉记者,这里优美的环境与村民“接地气”的生活方式,为他的创作带来了灵感。

  “我不仅推荐朋友们来这里旅居,未来,我还打算买下这栋房子,成为‘新大理人’。”李德付说。

  村内宜人的环境和浓厚的艺术文化氛围,让艺术家们找到了“第二个家”,也让村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

  向阳村村委会副主任李江女说,今年“五一”及“十一”长假期间,阿尼么村共接待游客10.55余万人次,整体收入达330余万元。“目前村民共开设了8家民宿、7家餐饮、18家小吃店,人均年收入从2018年的6000元,上升至2.5万余元。”

  李江女表示,未来,阿尼么村将以音乐文化为核心,进一步赋能当地文化旅游,计划建设影视拍摄基地,推出多首原创音乐作品等。

  据大理州文旅局局长杨学泉介绍,该州持续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并创优提质,使“文旅热”成为常态。今年1至9月,全州共接待海内外游客8759万人次,同比增长16%;实现旅游总花费1350亿元,同比增长6.6%。(完)

【编辑:曹子健】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人社部启动职引未来——2024年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活动

在宁波市奉化区西坞街道税务场村,一片片油菜花田宛如大自然的调色板被涂抹上了最鲜艳的金色,游客们拿起手机记录下了这一幕“春日限定”美景。

吴邦国同志遗体14日火化 天安门等地将下半旗志哀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科研监测处调研员 孔维尧:一个带三只(幼)虎的母虎,它的能量需求比一只成年公虎要大将近一倍,只有在猎物非常充足的情况下,才会有足够多的繁殖的虎豹雌性个体。正是因为这些能够稳定繁殖的虎豹家族的存在,使得虎豹种群持续处在一个快速增长的时期。

【巴黎奥运会】专访中国艺术体操队:向世界展现中国之美 给我们自己打满分

本次采风活动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共有12名作家参加,考察了忻州市近20个景点景区。通过这次活动,作家们不仅深入了解了忻州的历史文化,也为自己的文学创作汲取了丰富的灵感。(完)

戴口罩!已出现叠加感染,多地疾控提醒:戴好口罩必不可少

8月13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村超”赛场上,陈百祥、黄日华、何家劲、罗家英等组成的明星足球队与榕江县各行各业村民组成的足球队展开了一场精彩角逐。香港明星足球队4:3赢得比赛的胜利,获得“村超”专属奖品——两只大猪脚。

四川成都两条轨道交通新线车站正式亮相

王善平简历:王善平,男,1966年3月生,汉族,四川大竹人,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历,1984年4月参加工作,198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4月至1988年11月,先后在大竹县石河乡、清河区工作;1988年11月至1996年6月,历任大竹县柏家乡乡长、党委书记,清河区委副书记、书记;1996年6月至2002年11月,历任大竹县副县长,县委常委、副县长,常务副县长,宣汉县委副书记;2002年11月至2015年11月,历任万源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市长,开江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渠县县委书记;2015年11月至2022年4月,历任达州市副市长、渠县县委书记,省扶贫开发(移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巴中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党组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巴中市委副书记,南充市委副书记,资阳市委副书记;2022年4月至今,任资阳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党组书记、市长。(完)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